新时期人口进步面临的问题与应付方案

点击数:561 | 发布时间:2025-06-06 | 来源:www.hl499.com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8937(2014)32-0156-02

    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得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断加速,一些长期积累的原因在新时期渐渐凸显出来,对国内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带来了新的重压与调整,需要政府积极努力地应付,当令地调整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1 新时期人口进步面临的问题

    1.1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过重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第一代夫妇已相继进入退休年龄,其中的低收入人群家庭面临着更大的养老重压,需要政策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很看重家庭代际传承,“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形成爸爸妈妈抚养子女,等到爸爸妈妈一代变老后子女赡养爸爸妈妈,这是一种反馈式家庭传承模式,家庭的人口生育计划非常大一部分与赡养动机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生育计划的自主空间遭到限制,转而由政府统一计划。虽然“养儿防老”的观念仍旧在延续,但功能在弱化,由于家庭规模因生育一胎(城镇区域)或两胎(农村区域)而飞速变小。家庭规模变小,家庭每个成员所承担的赡养老人的负担自然变重。假如子女成年后的收入没办法更好地改变,家庭养老负担相对会更重。从现在国内进步近况来看,虽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基本达成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但事实上是一种低水平的覆盖,特别是城乡低收入人口,得到的保障水平相对最低,而这部分人口总是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据估计,现在国内老龄人口中,高达70%的老人是低收入群体。这种类型的人群退出劳动力市场后,低水平的社会保障金没办法满足其全部需要,需要要依赖家庭养老才能保障老人的稳定生活质量。遭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低收入家庭子女势必遭到相对更重的养老负担和重压。刚开始遭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年轻人育龄夫妇,目前正逐步进入退休年龄。虽然这部分人口的养老问题不是由政府的政策直接导致的,但保障这部分人口的生活确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时期,保障好这部分家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保障和改变民生的要紧内容。

    1.2 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突出

    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家庭爸爸妈妈一代关心的重大事情,特别是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假如其子女不可以同意好的教育,这种家庭将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要有配套的政策帮助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更好地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控制人口数目和不断改变人口水平,为经济社会长远进步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控制人口数目的政策目的,达成起来较为容易;而提升人口水平的目的达成起来就困难程度更大。

    一方面,因为主要的教育供给责任在地方政府,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地方政府财力差异很大,致使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供给水平和水平层次各异。同样是独生子女家庭,东部区域家庭与中西部区域家庭、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显然面临着水平层次各异的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体系,以至于进入高等教育之后,来自不同地域和城乡的学生差异很大,欠发达区域和农村区域独生子女家庭的受教育近况堪忧。

    其次,子女的教育不只取决于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还取决于家庭环境,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低收入家庭子女在家庭教育投入和保障方面,相对面临着更多的不利境地,即便先天智商相同的两个人,都可能由于出生在不一样的家庭,同意不一样的教育,最后成长为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差异巨大,终生预期收入也有较大差异。如此,社会不平等大概由于公立教育系统和家庭背景差异而产生代际传递。为了切断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上,政府需要颁布强力的教育干涉政策,更好地改变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优势。

    1.3 “失独家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保障缺失

    “失独家庭”面临着独特的风险和困境,需要政府妥善处置,以保障这类家庭的老人可以得到必要的温暖,更好地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独生子女家庭一直会遭遇各种风险,本来一家幸福的生活,一场意料之外却夺走了一个家庭里唯一的孩子,而爸爸妈妈再也很难生养孩子。这种家庭,被叫做“失独家庭”,失去孩子的爸爸妈妈面临着心灵和物质保障的双重风险。调查显示,国内现在有上百万个“失独家庭”,而每年新增的“失独家庭”超越了7万个。“失独家庭”是国内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非预期衍生产物,虽然“失独家庭”的产生缘由千差万别,但其面临的风险和需要的帮忙都是类似的。增进民众福祉是政府天然的职责,对于这类家庭,政府当然要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同时为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型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1.4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凸显

    一直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实行差异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伴随国内民族之间的融合进步到新的阶段,有必要缩小民族之间的计划生育政策差异性。

    国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区域的进步,有关部门采取了分类指导的政策原则,指导少数民族区域从实质出发,采取合适当地区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方法,常见特征是允许少数民族家庭生育二胎,部分区域允许生育三胎。譬如,新疆自治区规定,城镇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而少数民族农牧民家庭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而另一些省份则设置不一样的条件,允许少数民族子女孩育两个子女。

    2 新时期应付人口问题的对策 2.1 在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提升社会保障政

    策的针对性

    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必要的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基础。养老保障发挥着肯定的收入再分配调节功能,政府通过调节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对象和发放水平,起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有哪些用途。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养老风险,愈加需要政府的福利政策支持。因为国内现在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低水平的全覆盖,收入分配调节用途还不强,针对性还有所欠缺。将来要在提升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上,进一步颁布针对性更强的社会福利政策,加强政府对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的收入转移力度。

    2.2 向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提供适合的教育补贴

    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内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家庭应尽的义务。因此,独生子女家庭为政府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做出了肯定的历史贡献。但因为不一样的家庭面临着不一样的经济条件,在抚养子女方面具备不一样的能力。出于社会公平考虑,政府应当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时期,保障低收入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受教育权利则看上去更有积极示范意义。参考海外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的政策,国内可以颁布有关的教育支持计划,譬如以计生部门向有子女在上学的低收入家庭发放食物券或书本券,支持这类家庭更好地改变子女的营养和学习条件,以帮助其获得更大的学业收获,将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既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也可以更好地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2.3 颁布综合手段保障“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面临的风险,相比于一般家庭既有共性,又有特质。共性在于都有养老的物质需要,区别在于“失独家庭”面临更多的精神困境。因此,应当颁布综合性保障手段,保障这类家庭的老大家可以安度晚年。一是要颁布必要的经济帮扶政策,依据家庭收入条件提供必要的扶助金,以改变家庭生活质量。二是要提供必要的精神关怀,拓展多种亲情支援活动,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社区帮扶计划,为“失独家庭”的老大家提供必要的精神慰藉和亲情温暖。

    2.4 健全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

    公平应当是国家政策法规所追求的价值。伴随国内现代化转型不断深入,淡化民族身份、强化国民认可应当是建设现代国家的要紧内容。各民族都应当平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地遭到政策对待。因此,要不断健全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逐步缩小和取消民族间的政策差异,构建民族间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目前国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已经逐步放开独生子女家庭生育第二胎,实质上已经缩小了民族间计划生育政策差异。将来需要加大立法工作,理顺民族间的政策与法律条文间的关系,以统一的立法切实维护各民族计划生育权利。

    2.5 认真贯彻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方位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启动推行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国内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重大方向性指示,开启了国内人口进步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程,要扎实抓好该政策的贯彻落实。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